剛剛看完「仁醫」漫畫的第20集完結篇,
和看手塜治蟲的怪醫黑傑克感覺非常不同啊...
手塜治虫是醫學系畢業,
在漫畫繪製過程中加入醫學因子到故事中,
實在引人入勝,
也把很多難以理解的醫學知識,
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遞給讀者,
即使記不住那些名詞,
最起碼也排除了一般非醫學人員對醫學高牆的排斥感。
當然,
手塜治虫的著作非常多,
蛙蛙印象最深刻的是「火之鳥」,
那是一部多重穿越時空的複雜故事,
比大陸流行的大部分單穿複雜太多,
它包含了許多過去的時代甚至未來,
其中涵蓋了佛家因果與輪迴的觀念,
讀起來非常有「腦筋在動」的感覺,
感覺非常奇妙,
十分推薦大家閱讀。
仁醫是漫畫家村上紀香的大作(村上老師是男的喔~),
蛙蛙什麼時候開始看呢?
應該在2005年從德國回來之後吧!
當時是什麼因緣看到這部作品已經不得而知,
但會吸引蛙蛙的除了醫學...這個蛙蛙今生可能無緣進入的領域外,
還有主角南方仁穿越時空回到幕末時期...距今130~140年前,
那個充滿希望、充滿暗殺、充滿混亂、充滿各類志向且熱情滿滿的人們,
其實與清末民初的情形非常相近,
而蛙蛙因為在大學時期,
從坂本龍馬的傳記故事對日本幕末及明治維新的歷史有一點點瞭解,
所以看起仁醫在歷史背景方面絲毫不費力(甚至覺得有一些和蛙蛙所知者不太一致,尚需考證),
反而能夠在整個故事情節的鋪陳、前後連結的關係、故事的合理性上,
做比較深入的思考。
這部漫畫果然是十年磨一劍,
而且是整合醫學、穿越時空、歷史考證及融合歷史的大作,
故事也挑戰了物理學的時間悖論、多重時空,
以及運用醫學上解釋器官移植造成受贈者個性改變與記憶殘存的假說,
都十分引人入勝,
十年前的鋪陳與十年後的結局相呼應,
那種一致性與前瞻性正是蛙蛙非常響往的境界,
這也和研究及專業的養成相符。
而村上老師並非醫學背景出身,
為了這部作品,
他邀請醫學系醫學史教授、歷史教授、方言專家、醫院等做為監修,
務求故事在知識面的真實性,
這已經和做研究沒什麼兩樣,
甚至是為了作品而組成跨領域的團隊,
也是讓蛙蛙非常驚訝且佩服的。
穿插一下,
目前蛙蛙認為在鋪陳與暗示方面做得最好的,
應該是海賊王(也已經畫超過10年了),
未來應該還可以再畫10年,
也許蛙蛙過了知天命之年還在看漫畫也說不定...
為文至此,
蛙蛙的目的是想要表現那種對專業、對生命、對時間的一致感。
很多家長在孩子選擇科系時,
常會問老師:讀某某科系有沒有出路,
這源自於「男怕選錯行」的固有觀念。
蛙蛙想說,
家長會問這種問題,
其實會引發三個問題:
1.老師不是算命仙,
沒有辦法保證出路。
2.何謂出路?
一個學校或N個學校會設這個科系,
就代表有這個市場、有這種需求,
以前都只會笑念考古只能挖死人骨頭,
現在的考古可是連結古蹟修復、古物鑑定和古物拍賣的高科技(無誤)科系。
以前就覺得念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就只能當老師,
現在可是在突破晶片製程限制、生物科技和高速演算法研發的熱門科系。
所以,
何謂出路?
3.出路有時不是立即可見的,
也可能是曇花一現的,
這樣子問豈不是投機?
或者說,
是否太急於「投資」孩子4年後,
就要立即得到回報?
其實也不必五十步笑一百步,
因為蛙蛙也會有徬徨的時候,
在大學部時聽多了成大土木以前的風光,
什麼運動會放一座西瓜山隨便吃、還沒畢業就被公司訂走、某某人是系友位高權重...
到了大學畢業時變成土木不景氣,
碩博畢業後更看到各校土木類科沒人要念...
教職罕缺...
那種從充滿希望到尋找希望,
您說落差有多大?
但所幸的是,
蛙蛙在這個過程中,
找到了不完全符合原所學也不完全脫離原所學的領域,
即使如此,
仍需從頭開始,
而且要走得更快、做得更多...
看起來應該很辛苦,
但是現在蛙蛙能夠預見未來的情景(如藍海的縫隙),
走起來就會非常踏實,
就如同寫偵探小說般,
人是誰殺的早就安排好了,
剩下的...就是從頭開始鋪陳了。
就如同「仁醫」中從現代穿越回幕末時期的南方仁醫師,
對於生理構造、病藥理學及手術技術非常純熟,
仍然在什麼高科技都沒有的幕末時期,
從頭開始...
在「仁醫」中,
蛙蛙看到一個有趣的歷史真實人物...南方熊楠,
他比國父 孫中山先生小一歲,
兩人曾親密交流過,
是一個興趣廣泛、著述甚多且能說十多種語言的日本學者,
卻沒有加入任一個學術團體...
這和蛙蛙想要成為的「自由學者」的型態非常相近,
當蛙蛙看到這號人物時...心中突然有莫名的興奮,
原來...早就有前輩這麼做了...
在寫這篇的過程中,
有多處「醫」字都被蛙蛙打成「瑿」,
看來最近打小瑿的名字打太順囉~
蛙蛙
20111009凌晨在台南家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